【史记原名是什么】《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这部书在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史记》最初并不是以这个名称流传的。那么,《史记》的原名究竟是什么?下面将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
《史记》原名为《太史公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多年完成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由于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文笔优美,后世将其称为《史记》。
“太史公”是司马迁的官职,他担任过太史令,因此他的著作被称为“太史公书”。后来,随着这本书的广泛传播和影响扩大,“太史公书”逐渐被简称为“史记”,并沿用至今。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太史公书》 |
现用名 | 《史记》 |
作者 | 司马迁(西汉) |
成书时间 | 西汉时期(约公元前104年—公元前91年) |
体例 | 纪传体通史 |
总篇数 | 130篇 |
记载范围 | 黄帝至汉武帝年间 |
原因 | 因为作者司马迁曾任太史令,故称“太史公书” |
后世称呼变化 | “太史公书”→“史记” |
三、结语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础。虽然它最初的名称是《太史公书》,但“史记”这一名称因其简洁与权威性而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了解《史记》的原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及其作者司马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