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苏武牧羊原文及翻译】《苏武牧羊》是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中的一段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使者苏武在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不屈不挠、坚守气节的感人经历。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苏武的忠诚与坚韧,也反映了当时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文章总结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官员,奉命出使匈奴,因被卷入匈奴内部的政治斗争而被扣留。匈奴单于试图以高官厚禄劝降他,但苏武坚决不从,甚至以自刎明志。在漫长的流放岁月中,他始终保持对汉朝的忠诚,最终在汉昭帝时期得以返回故土。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忠贞不屈的象征。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父亲的功绩担任官职,兄弟都做了郎官。 |
汉武帝时,以中郎将使匈奴。 | 汉武帝时期,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 |
单于欲降之,召会武等,赐酒肉,谓武曰:“单于闻汉有贤人,愿与君共事。” | 匈奴单于想让他投降,召集苏武等人,赏赐酒肉,并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汉朝有贤人,愿意和您一起做事。” |
武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义不降,死。未敢闻命。” | 苏武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我不能投降,宁愿死也不听从。” |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 匈奴单于更加想要他投降,于是把苏武关进地窖,断绝饮食。 |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 苏武躺着吃雪,和毡毛一起吞下,几天后仍然活着。 |
单于壮其节,乃遣使匈奴,问武意。 | 匈奴单于佩服他的气节,就派使者去匈奴,询问苏武的意愿。 |
武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虽死,不敢忘恩。” | 苏武说:“臣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即使死了,也不敢忘记恩情。” |
单于嘉其义,乃徙武北海上,使牧羝。 | 匈奴单于赞赏他的道义,就把苏武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让他放羊。 |
羝乳乃得归。 | 只有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去。 |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 苏武在匈奴一共待了十九年,刚去时正值壮年,回来时头发全白了。 |
三、人物形象分析
- 苏武:忠诚、坚毅、不屈不挠,是忠君爱国的典范。
- 匈奴单于:起初威逼利诱,后来因敬佩其气节而改变态度。
- 汉朝:虽然没有立即营救苏武,但最终派人接回,体现了对忠臣的重视。
四、历史意义
《苏武牧羊》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记载。它反映了汉代对外交往中的艰难与忠诚,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诚、坚韧、爱国。苏武的故事被后世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化中“气节”精神的代表。
通过这篇文言文,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的历史事件,也从中汲取了做人处世的道理。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