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貌合神离什么意思】“貌合神离”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表面上看起来关系亲密、合作良好,但实际上内心却有分歧或矛盾。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团队合作或政治联盟中的一种表面和谐但内在不和的状态。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貌合神离 |
拼音 | mào hé shén lí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虽有同异,而情好未衰,貌合神离,未可量也。” |
含义 | 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异志或存在矛盾。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合作或联盟中出现的表面一致、内里不和的现象。 |
近义词 | 口是心非、虚与委蛇、形同陌路 |
反义词 | 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同心协力 |
二、词语结构分析
- 貌合:外表上相合、表面上一致。
- 神离:内心疏远、思想不一致。
两者结合,形成一种“外在统一、内在对立”的状态,强调的是表里不一的情况。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人际关系 | 两人虽然经常一起吃饭、聊天,但彼此之间并不信任,属于“貌合神离”。 |
团队合作 | 公司内部成员表面上配合默契,实则各自为政,这就是“貌合神离”的表现。 |
政治联盟 | 两个国家表面上结盟,实则各有算盘,称为“貌合神离”。 |
四、注意事项
1. “貌合神离”多用于贬义语境,表示对表面和谐背后存在问题的批评。
2. 在正式写作中应根据上下文合理使用,避免误用或滥用。
3. 该词常见于文学、新闻评论、社会分析等场合。
五、总结
“貌合神离”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的一面。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某些看似和谐的关系时,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