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之谓失其本心的上一句是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儒家经典中关于人性与道德的重要论述。理解这句话的上下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孟子的思想。
一、
“此之谓失其本心”是孟子在讨论人天生具备的善性时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人本来具有仁义礼智四端,但如果后天不加以培养和保持,就会失去这种原本的善良本性。因此,“此之谓失其本心”强调的是人如果失去了最初的善良之心,就违背了天性。
这句话的上一句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意思是:人与禽兽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人之所以能成为人,是因为他具备了道德意识和理性判断的能力,而这些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
二、相关句子对照表
原文句子 | 出处 | 上一句 | 下一句 | 意义简述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 《孟子·告子上》 | ——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说明人与禽兽的区别极小,关键在于是否保有本心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孟子·告子上》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 —— | 指出如果失去本心,就违背了人性的本质 |
三、延伸理解
孟子通过这一段话强调了“本心”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向善的潜力,但若不加以引导和修养,就可能堕落为与禽兽无异的存在。因此,教育、修养和道德实践对于保持人的本心至关重要。
在现代语境中,“失其本心”也可以引申为人在社会压力、利益诱惑下,逐渐丧失初心、道德底线或自我价值判断的现象。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世界的建设。
四、结语
“此之谓失其本心”的上一句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两句话共同构成了孟子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理解这句话的上下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保持内心的善良与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