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摧玉折什么意思】“兰摧玉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才华出众的人早逝或遭遇不幸。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典故,带有浓厚的悲情色彩和对人才凋零的惋惜之情。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兰摧玉折 |
拼音 | lán cuī yù zhé |
释义 | 比喻有才德之人早逝或遭遇不幸,如兰花枯萎、美玉破碎一般令人痛心。 |
出处 | 出自《世说新语·伤逝》:“王右军(羲之)年五十三卒,时人谓‘兰摧玉折’。” |
用法 | 多用于哀悼有才华或品德高尚的人去世,表达惋惜之情。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兰摧玉折”最早见于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名士王羲之的早逝。古人常用“兰”象征高洁、清雅,而“玉”则代表珍贵、美好。当“兰”枯萎,“玉”破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遭到毁灭,让人感到无比惋惜。
在后世的诗词、文章中,“兰摧玉折”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对英年早逝者的哀悼之词,也常用于文人墨客之间的相互慰藉。
三、使用场景与示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章悼念 | “他年仅三十便英年早逝,真是兰摧玉折,令人唏嘘不已。” |
诗歌引用 | “兰摧玉折谁同哭?唯有孤灯照影长。” |
哀悼场合 | “今日为挚友送别,心中感慨万千,唯愿兰摧玉折之痛早日消散。” |
四、与其他类似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兰摧玉折”的异同 |
人琴俱亡 | 表示对知音的怀念 | 更侧重情感上的失落 |
青灯黄卷 | 形容苦读生活 | 强调孤独与勤奋 |
英年早逝 | 直接描述年轻有为者去世 | 更直接,无比喻色彩 |
花落人亡 | 表达人与美好事物一同消逝 | 与“兰摧玉折”意境相近 |
五、总结
“兰摧玉折”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人的惋惜,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悟。在现代语境中,虽然不再频繁使用,但其蕴含的情感仍能引起共鸣,适用于文学、历史、悼念等正式场合。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了“兰摧玉折”的含义、出处、用法以及相关表达方式,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写作与交流中准确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