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翻译】“苛政猛于虎”是一句出自《礼记·檀弓下》的古文,原文为:“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而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路过泰山时,看到一位妇女在墓前哭泣,询问后得知她的亲人接连被老虎咬死,但她仍不愿离开,因为这里没有苛刻的政令。孔子感慨地说:“你们要记住,苛刻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狠。”
“苛政猛于虎”是中国古代关于政治与民生关系的经典论述之一。它强调了政府如果对百姓施以严苛的政策和沉重的赋税,其危害甚至超过自然界的猛兽。这句话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仁政”的理念,主张统治者应以民为本,减轻百姓负担,避免因过度压榨而引发社会动荡。
表格对比说明: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礼记·檀弓下》 |
原文 | 孔子过泰山侧……“苛政猛于虎也。” |
含义 | 苛刻的政治压迫比老虎更可怕 |
背景故事 | 一位妇人因无苛政而不愿离开被虎袭击的地方 |
主旨 | 强调统治者应施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 |
现代意义 | 提醒政府关注民生,避免因政策不当造成社会问题 |
相关思想 | 儒家“仁政”思想,强调以民为本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苛政猛于虎”不仅是对古代政治现象的批判,更是对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启示。它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对人民权益的尊重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