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战心寒是什么意思】“胆战心寒”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极度恐惧、紧张或害怕时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面对危险、威胁或令人不安的情境时,内心产生的强烈恐惧感。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胆战 | 指胆子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
心寒 | 指心里感到寒冷,比喻极度的恐惧或失望 |
整体来看,“胆战心寒”表示一个人在面对某种可怕情况时,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甚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人物在面临生死关头或重大危机时的心理反应。虽然没有确切的出处,但类似表达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屡见不鲜。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描述紧张情绪 | 他站在悬崖边,看着深不见底的山谷,顿时胆战心寒。 |
表达恐惧心理 |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她吓得胆战心寒,连话都说不出来。 |
强调危险情境 | 在那场火灾中,所有人都胆战心寒,生怕被火舌吞没。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心惊肉跳、惊慌失措、胆颤心惊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
五、总结
“胆战心寒”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用来描述人在极端恐惧下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危险时的真实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境灵活使用这一成语,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胆战心寒”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