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诗全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遇时,为回应白居易的赠诗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感激,也抒发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依然乐观豁达的情怀。以下是对该诗的全面解析。
一、诗歌原文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诗歌背景
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巴山楚水(今四川、湖北一带)长达二十三年。公元826年,他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遇,两人同为被贬之臣,情感共鸣颇深。白居易写诗赠予刘禹锡,刘禹锡遂作此诗回赠,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
三、诗歌
| 部分 | 内容 | 含义 |
| 首联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描述自己长期被贬的凄凉处境,表达对命运的感慨。 |
| 颔联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借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归乡后的陌生感。 |
| 颈联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以自然景象比喻人生,表达积极向上的态度。 |
| 尾联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表达对朋友安慰的感激,以及重拾信心的决心。 |
四、艺术特色
- 用典自然:如“闻笛赋”、“烂柯人”,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 对比鲜明:通过“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的对比,突出新生与希望。
- 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豁达。
五、思想内涵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友情的回应,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表达。刘禹锡在经历多年贬谪后,仍能保持乐观心态,体现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种精神对于后世读者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六、结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其深沉的情感、精妙的意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刘禹锡个人经历的写照,更是中华文化中“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精神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