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词是啥意思】“大放厥词”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发表一些言辞激烈、观点偏激甚至带有攻击性的言论。这个词语在日常交流和新闻报道中都较为常见,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并不十分清楚。下面我们将从字面意义、引申义、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大放厥词”原意是指“大声说出狂妄的言论”,其中“厥”有“其”的意思,“词”指话语或言论。该成语多用于贬义,形容某人说话不负责任、情绪激动、语调激烈,有时甚至带有挑衅性。
在现代汉语中,“大放厥词”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讲事实、情绪化、逻辑混乱或带有明显偏见的言论。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之间的争论,也常用于对公众人物、媒体或网络发言者的批评。
需要注意的是,“大放厥词”虽有贬义,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表示某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面对权威时。因此,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大放厥词 |
| 拼音 | dà fàng jué cí |
| 出处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吾闻之,君子不鼓不成列,不介马而驰,不禽二毛,不杀老弱,不逆天时,不弃亲旧。’晋人闻之,莫不惧焉。于是晋侯使荀首如楚,以求成于楚。楚人弗许,遂与郑伯盟于武城。郑伯请于楚曰:‘君若以德报怨,寡人敢不拜命?’楚人弗许。于是郑伯乃使子良如晋,请战。晋人曰:‘吾闻之,君子不鼓不成列,不介马而驰,不禽二毛,不杀老弱,不逆天时,不弃亲旧。’楚人弗许,遂与郑伯盟于武城。”(注:此为简化引用) |
| 字面意思 | 大声说出狂妄的言论 |
| 引申义 | 形容人说话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带有攻击性或偏见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他人言论不当,也可用于强调某人敢于表达观点 |
| 褒贬色彩 | 贬义为主,但视语境可为中性或略带褒义 |
| 同义词 | 疯言疯语、信口开河、胡言乱语 |
| 反义词 | 三缄其口、谨言慎行、沉默不语 |
三、结语
“大放厥词”是一个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在正式场合中,应避免随意使用该词,以免造成误解或冒犯他人。而在日常交流中,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