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举细故出处于哪里】在中文成语中,“毛举细故”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表达,常用来形容人过于注重琐碎小事,忽视了整体或主要问题。那么,“毛举细故”这一成语究竟出自何处?它的出处和含义又是什么呢?以下将从来源、释义、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毛举细故”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献,意指列举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常用于批评那些过分关注细节而忽略大局的人。其出处多被认为是《汉书·东方朔传》,但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后人根据类似语境编纂而成。尽管具体出处尚有争议,但该成语的使用已广泛被接受并沿用至今。
在现代汉语中,“毛举细故”多用于批评他人过于挑剔、斤斤计较,尤其是在工作或讨论中,忽略了重要的核心问题。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曲解原意。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毛举细故 |
出处 | 一般认为出自《汉书·东方朔传》;部分学者认为是后人编纂或引用 |
释义 | 指列举微小、琐碎的事情,常用于批评人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整体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批评他人过度关注小事 |
例句 | 他总是毛举细故,让人无法集中精力处理真正重要的问题。 |
近义词 | 小题大做、吹毛求疵、斤斤计较 |
反义词 | 抓大放小、顾全大局、统筹兼顾 |
使用场合 | 批评性语境中,尤其在正式或学术写作中 |
注意事项 | 避免在正面语境中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
三、结语
“毛举细故”作为一个具有批评意味的成语,体现了汉语文化中对“抓大放小”的重视。虽然其确切出处仍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其含义和用法已经深入人心。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