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的意思是什么】“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无功,不能守国,而居高屋之上,建瓴而下。”原意是站在高高的屋顶上倒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的形势,后来引申为对事物有全面、深刻的把握,能从全局出发,掌握关键。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高屋建瓴 |
拼音 | gāo wū jiàn líng |
出处 | 《史记·高祖本纪》 |
本义 | 站在高处倒水,形容居高临下之势 |
引申义 | 对事物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控能力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战略、决策、分析等场合 |
近义词 | 居高临下、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
反义词 | 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坐井观天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决策分析 | 在制定公司战略时,他总是高屋建瓴,能够看到长远的发展方向。 |
学术研究 | 教授在讲座中高屋建瓴地分析了整个学科的发展脉络。 |
政治领导 | 领导者必须具备高屋建瓴的眼光,才能引领国家走向繁荣。 |
三、注意事项
- “高屋建瓴”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与“高谈阔论”等近义词混淆。
- 强调的是“从高处看问题”,而不是单纯地“高傲”或“自大”。
四、结语
“高屋建瓴”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善于从整体出发,抓住核心,以宏观的视角进行判断和决策。这种能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