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金怎样通过电脑说话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是20世纪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因患有渐冻症(ALS)而逐渐失去行动和说话能力。然而,他依然能够继续发表学术观点、参与公众演讲,并与世界保持沟通。他的“声音”主要依赖于一台定制的电脑系统,这套系统帮助他克服了身体障碍,实现了与外界的交流。
霍金最初依靠一个简单的语音合成器来发声,但随着病情恶化,他逐渐转向更先进的技术。他使用了一套由软件工程师开发的系统,该系统基于眼动追踪技术,允许他通过微小的眼部动作选择字母或词语,从而在屏幕上拼出句子。最终,他使用了一个名为“SpeakEasy”的程序,结合语音合成技术,使他能够以自己的声音进行发言。
表格:霍金使用电脑说话的技术发展过程
时间阶段 | 技术特点 | 使用方式 | 说明 |
1985年之前 | 简单语音合成器 | 手动输入 | 霍金还能部分控制手指,使用外部设备输入文字 |
1985年之后 | 基于眼动的控制 | 眼部运动控制 | 霍金失去大部分肢体控制能力,开始使用眼动追踪 |
1990年代 | 定制软件系统 | 眼动+键盘 | 使用专门设计的软件,提高输入效率 |
2000年后 | “SpeakEasy”程序 | 眼动+语音合成 | 系统自动预测单词,提升交流速度 |
晚期 | 语音合成模拟霍金声音 | 眼动控制 | 使用AI生成的声音,模仿霍金原有声线 |
结语:
霍金的电脑交流系统不仅是一项技术奇迹,也体现了人类在面对身体限制时的创造力和坚韧精神。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证明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思想的力量仍然可以超越身体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