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飞魄散什么意思】“魂飞魄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惊吓、恐惧或震惊时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的精神和意识仿佛被吓得四散逃走,无法集中。
一、
“魂飞魄散”原意是指人的魂魄像被风吹散一样,失去控制,多用于描述人因受到极大的惊吓或打击而感到极度恐慌、心神不宁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常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台词或日常表达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该成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通常带有夸张的修辞效果,适用于描写紧张、恐怖或震撼的情境。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魂飞魄散 |
拼音 | hún fēi pò sàn |
含义 | 形容人因极度惊吓、恐惧或震惊而精神崩溃、心神不宁的状态 |
出处 | 原为道家术语,后广泛用于文学和口语表达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极端情绪下的心理状态,如恐惧、震惊等 |
近义词 | 惊慌失措、胆战心惊、心惊肉跳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
例句 | 他看到那可怕的一幕,顿时魂飞魄散,连话都说不出来。 |
语体 | 多用于书面语和文学语言,口语中较少使用 |
情感色彩 | 强烈,带有夸张和形象化的表达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魂飞魄散”时,应注意语境是否恰当,避免滥用。它更适合用于描写人物在突发状况下的心理反应,而不是普通的情绪表达。此外,由于其较强的文学色彩,适合用于小说、剧本、新闻报道等需要情感渲染的场合。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魂飞魄散”的含义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方式。